2008/05/14

ESBI(轉載自佳法)

ESBI四個象限是大家所熟知的。

然而,我們很難界定,什麼人屬於那個象限?

科技業的員工,領的是薪水是E,股票分紅勒?應該算是S。如果不賣,所得的股利,就是I。

應該這麼說:ESBI有點像是一個階梯,當我們可以獲得更高領域的收入時,通常也可以拿到比較低領域的收入。

於是,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:我們怎麼獲得,BI象限的收入??

往往,思想領先於行動。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,界定自己的想法,就可以知道自己獲得的收入能夠到達多高的領域。

抓住這個感覺,只要我們還在學習在等待別人給我們答案,甚至主動的去問別人正確答案,這都還在E的領域。

而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,相信我們是最正確的,是最厲害的,那麼就開始邁進到S了。

跌跌撞撞後,開始知道,自己一個人厲害是沒有用的,力量不大,於是開始組織眾人,將事情交給正確的人去執行,交給專家去執行,這時就到了B。

有了一些經驗與獨特的看法後,願意指導,幫助一個系統建構完整,或者有眼光找出被低估的系統,那麼就到了I。

或者這麼看,

E的人想著找答案
S的人想成為最正確的
B的人想著怎麼組織專家
I的人想著怎麼幫助一個系統

思考一下,我們的每個想法,屬於那個領域。

還是那個老樣子,有BI想法的人,也會同時存在ES的想法。

然而,只有ES想法的人,卻很難有BI的念頭。

這比較像是性向測驗,所有的領域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自己。

界定自己的想法,就大概可以知道自己適合獲得那個領域的收入,

一個專精的ES,永遠比一個半弔子的BI來的好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