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禮運大同篇】
大道之行也,天下爲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
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
幼有所長,鰥、寡、孤、獨、廢疾者皆有所養,
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
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爲己。
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所謂的《禮運大同篇》,其實是節錄。原書名為:《禮記》,其中一篇名為:禮運。而《禮運大同篇》,正是節錄於此篇中。也就是高中國文課本所收錄的一課:《大同與小康》
下面才是真正的全文!
昔者,仲尼與於蜡賓,事畢,出遊於觀之上,喟然而歎。仲尼之歎,蓋歎魯也。言偃在側曰:「君子何歎?」孔子曰:「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 而有志焉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『大同』。
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,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,大人世及以為禮。城郭溝池以為固,禮義以為紀。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,以設制度,以立田里,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由此其選也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,著有過,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如有不由此者,在勢者去,眾以為殃,是謂『小康』。
《禮記》為孔子弟子及後學者所記,內容講述哲理及禮儀法度,其性質殆為先秦儒家言禮之叢書,秦始皇焚書,禮記亦遭厄,幸民間尚有收藏,西漢后蒼以之傳於戴德及戴聖。戴德、戴聖乃各就后蒼所傳及各種述禮之書,刪為二種輯本,名曰大戴記及小戴記。迨唐貞觀中撰五經正義,廢大戴記不錄,獨取小戴記。故現今《禮記》即小戴記。
哈!企鵝不是要做國文教學,也不是在講國學常識。
昨天,企鵝在寫文章時,用到一句成語:心悅誠服。讓企鵝想到之前常常聽別人說:"你臣服於xx?" 今天適逢新總統上任,讓企鵝想到一個領導者該有的心態。
心悅誠服(根據部編成語辭典):是指誠心誠意地歸服。
典源自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
孟子曰:「以力假仁者霸,霸必有大國;以德行仁者王,王不待大。湯以七十里,文王以百里。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贍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《詩》云:『自西自東,自南自北,無思不服。』此之謂也。」
我想,聖賢如孔孟,當他提出一個思想或言語,他從未想過要人臣服於他的思想或言語。風行草偃,人心自然悅而誠服。正如同禮運大同篇所描寫的大同世界,人心自然嚮往。
我想,唯有如秦始皇之輩,才會希望別人臣服於他的話語或思想,所以才會怕人民不臣服於他的話語或思想,而採用愚民政策,進而焚書坑儒吧!
企鵝,你要的是別人的臣服,還是誠服?自勉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